2025年11月11日 星期二

聖訓讀書會(一貫真傳之殊勝:辦事人員天職之殊勝)


一、本次讀書會分享摘要
二、「辦事」的真義:一場洗滌心靈的聖訓反思
三、為「老天」工作是怎麼回事?一個修行讀書會揭示的5個震撼心靈的真相
四、認識「辦事人員」:一份給初學者的指南
五、辦事人員修辦核心要訣:來自仙佛的慈悲叮嚀
六、辦事人員天職殊勝:核心要義與實踐洞見簡報
七、《辦事人員天職之殊勝》學習指南
八、參考講稿

這段文本摘錄自一個讀書會的錄音謄本,主要圍繞著一篇名為**《辦事人員天職之殊勝》的訓文進行討論和分享。發言者們,包括多位講師和參與者,探討了擔任上天辦事人員的殊勝意義與責任,強調這是在白陽期普渡三曹的大事中,實踐立愿了愿的最佳機會。核心思想是辦事人員應當秉持純粹的公心、天心博愛和「大公無私」的精神去度化眾生,並在各種道務活動中盡心盡力**,才能通過上天的考核,不辜負天恩師德。討論也涉及了修辦道中的緊言慎行、團隊合作、以及感恩前人開創道場的重要性,並鼓勵大家將修行理念應用於日常生活。

(仙佛聖訓是本文,大家的分享,是加上不同角度、面向和生活體驗的結晶,讓AI在同一個主題下,有多元的思考邏輯,最後會生成不離道,但更接近人性的綜合學修講辦行的成果指引。AI解析及生成,內文仍會有錯字,部份道場專有名詞,但整體來講,主軸和精神,有抓到,甚至再製生成的文章,起承轉合,架構很好,很接近人類編寫的邏輯。AI生成的各種不同的文風及摘錄,逾1.7萬字,可以幫助我們從不同面向,再次了解聖訓原文的意義、精神和延伸思考...)



------------------

「辦事」的真義:一場洗滌心靈的聖訓反思

1.緣起與初衷:在共學中重聞仙佛綸音
夜色靜謐,佛堂的燈光溫暖而莊嚴。後學與幾位道場的前賢圍坐一堂,正進行著一場關於「辦事人員天職之殊勝」的聖訓讀書會。窗外蟲鳴唧唧,室內則是智慧話語的交流與心靈的共振。在聆聽講師們的深度剖析與前賢們的生命見證時,後學的思緒被深深地牽引與激盪。
回首自己多年的修辦歷程,對於「辦事人員」這四個字,雖早已耳熟能詳,卻似乎總帶著一份慣性。它像是一個標籤、一份差事,代表著在佛堂中應盡的責任。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,後學坦誠,有時會將「辦事」視為例行公事,專注於把事情「做完」。後學憶起早年,曾在一次法會忙碌的午齋後,心中只惦記著趕快將碗盤洗畢,好得片刻清閒,卻渾然不覺自己正錯失了洗滌心塵的良機。
然而,今晚的共學,如同一陣清風,吹開了後學心中的迷霧。它成為一個殊勝的契機,讓後學得以重新審視這份天職的真實重量,並對其內涵有了全然不同的體悟。

2.「辦事」之殊勝:從名相到天職的重新認識
要深化修辦的內涵,首要之務便是重新定義我們所熟悉的「名相」。此次共學中,後學最大的收穫,莫過於對「辦事人員」這四個字進行了一次由表及裡的深刻剖析。
聖訓慈悲:「辦,則辦老天普渡三曹之大事;事,則是事事有人盡於心了於願。」這段話讓後學頓時明白,「辦事」遠非凡間俗務可比。我們所「辦」的,是上天收圓普渡的佛事,是與師尊師母共辦的神聖聖業;我們所做的每一件「事」,無論大小,都是在為自己的誓願盡心,都是在了脫累世因果的關鍵環節。這份認知,將我們的行為從「人間事」提升到了「天上事」的層次。
而對於「人員」的定位,一位講師的分享深得我心:「天職是責任跟分工,不是地位。」在道場中,從點傳師、講師、壇主,到在廚房默默洗菜、在門口親切接待的每一位道親,本質上都是上天的「辦事人員」。我們如同一個巨大機體中的螺絲釘,雖崗位不同,但只要能「各其位而行」,秉持一顆真心去盡力,就是在扮演最好的天職角色,其價值並無高下之分。
當講師剖析訓文至此,字字句句如暮鼓晨鐘,猛然敲醒了後學多年來的迷思。心中最大的認知轉變是:
從「為道場做事」昇華為「為上天辦事」,從一個「崗位名稱」體悟到一份「神聖天職」。
然而,明悟了天職的崇高,更需一股源源不絕的動力來支撐行道的步伐。這股力量,便來自於我們在佛前立下的錚錚誓願。

3.立願與了願:修辦路上的動力與實踐
「願力」是白陽修士修辦歷程中最核心的驅動力。若無誓願,修行便如無根之木、無源之水。而「辦事」,正是將這份無形的願力,轉化為有形功德的最具體、最有效的實踐平台。
回顧我們的修辦路,正是一條「一步一步立願,進一步了願」的菩提階梯:
• 從初入道門,在佛前立下十條大願開始;
• 到參加法會,立下清口、開設佛堂等宏願;
• 再進入新班,立下成為辦事人員的願;
• 乃至未來成為講師、點傳師,承擔更重的使命。
每一步的誓願,都是一次生命的昇華,也是一次對上天更深的承諾。後學憶起當年參加法會時,對「捨身辦道」四字的理解是何等懵懂。曾以為,那不過是放棄一場與朋友相約的電影,轉而來到佛堂服務的表層選擇。然而,在道場數十年的歷練與洗禮後,才逐漸體悟到,「捨身」的真義,是一種生命方向的全然奉獻,是將個人的時間、精力乃至整個生命,都投入到上天的聖業中。如今想來,當年之淺見,實在慚愧。若非上天慈悲,讓後學在人事中磨練,恐怕至今仍是那個只知表面付出的懵懂修士。
這才體會到,我們今日所踏的每一步,都是站在老前人、前人輩篳路藍縷的肩膀上。若無道場這個平台,我們縱有滿腔宏願,也將無從落實「行功了願」。誠如前賢所言:「不休息菩薩創建了那麼大的崇德道場,我們才有這個道場來在這裡修辦。」這份恩德,豈敢或忘?
然而,了願的過程並非總是一帆風順。在這條充滿人事磨練的道路上,其實處處都充滿了上天的考驗。

4.境教中的修煉:「考核」的真實意涵
在「辦事」的過程中,最直接的修煉,莫過於人與人之間的磨合與挑戰。這些看似煩惱的「人事」,正是上天給予我們最真實、最直接的「考核」,其最終目的,在於煉就我們一顆純淨無私的道心。
聖訓一語道破天機:「上天在考核耳們之心。」這考核的標準無關能力、口才或效率,而只在於我們的那顆「心」,其最終的評判標準,便是**「純心無私」與「大公無私」**。
俗云:「有人就有事。」在團隊合作中,意見相左、觀念差異在所難免。這恰恰是在修煉我們每個人的「火候」,去成就我們「內功」的最佳時機。是選擇包容與溝通,還是堅持己見與對立,正考驗著我們是否能放下「我執」,以大局為重,進而成就普渡眾生的「外功」。
讀書會中,一位前賢分享了自身一段不可思議的經歷,給了後學極大的震撼與警醒:
他初到花蓮一個簡陋的臨時佛堂辦道時,心中曾升起一絲疑慮:「這麼簡陋,老天真的會來嗎?」然而,就在點道詞念到「風部雷部雨部」之際,萬里無雲的窗外竟響起一聲驚雷。這聲雷,不僅是印證,更是上天對他內心起疑的直接「考核」,讓他從此對「道真、理真、天命真」深信不移。
這個故事如同一記當頭棒喝,讓後學深刻體會到,上天的考核無時無刻、無處不在。祂所考驗的,正是我們那顆最細微、最隱密的起心動念。這份敬畏之心,讓我們在未來的修辦路上,不敢有絲毫的懈怠與苟且。
在深刻理解了天職的殊勝與考核的真義後,我們應當策勵未來,以更堅定的步伐走好這條了願歸根之路。

5.未來的誓願:以天心自勉,不負天恩師德
經過此次聖訓的洗禮,後學對未來的修辦之路,有了更清晰的方向與更堅定的誓願。借用管理學大師柯維(Stephen Covey)「以終為始」的概念,我們修辦的最終目標,就是要通過上天的重重考核。而通過考核的唯一方法,便是聖訓所昭示的——用「天心博愛,以大功度化眾生」。
為此,後學立下對未來修辦的具體期許與承諾:
1. 時時自省其心: 在每一次服務、每一次與人互動中,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。是出於服務眾生的「公心」,還是滿足自我的「私心」?時刻警醒,常保初衷。
2. 力行「盡心了願」: 不論擔任何種天職,從接待、服務到講道、成全,皆以最虔誠、最投入的心去完成。將每一件佛事,都視為了卻個人宏願的具體實踐,無有分別。
3. 永懷感恩之心: 深刻體念「天恩師德」的浩瀚無邊。憶及聖跡顯化中所見,我們的師尊師母,為了我輩的罪業,竟是跪在我們的冤親債主面前,為我們祈求暫緩討報,讓我們能有行功了願的機會。這份恩德,以及老前人、前人輩篳路藍縷開創道場的艱辛,唯有深植於心,方能化為更謙卑、更積極的服務動力。
走過數十載的修辦路,看盡人事的更迭與道場的風雨,後學方才明白,這份天職,最終修的是一顆無論順逆、毀譽,皆能如如不動的「天心」。「辦事人員」這份天職,是一份榮耀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。後學願將此身心奉獻於上天的聖業,在每一次的服務與奉獻中,洗滌心垢、了悟真我,以此報答浩蕩天恩師德,了己歸根之宏願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為「老天」工作是怎麼回事?一個修行讀書會揭示的5個震撼心靈的真相

在現代社會,許多人都在尋找一份超越薪水、具有真正意義的工作。我們渴望自己的付出能有所貢獻,能讓生命更有價值。但如果,最有意義的「工作」,不是為任何一家公司,而是為「老天」本身呢?最近,在一個修行讀書會中,我們深入探討了一篇名為《辦事人員天職之殊勝》的經典訓文。這場對話,揭示了幾個亙古不變、卻對今日的我們極具啟發性的心靈真相。

1. 最重要的「職稱」,根本不是職稱
在一個追求頭銜與階級的社會裡,我們很難想像一個沒有地位高低的工作環境。然而,在為上天「辦事」的領域中,最重要的「職稱」,恰恰就不是職稱。
這份工作的核心,是「辦老天普渡三曹之大事」。而所謂的「辦事人員」,並非指涉某個特定的職位,而是一個共同的角色與責任。無論是身負重任的典傳師、啟迪人心的講師、護持一方的壇主,還是在「十組運作」中默默付出的每一份子,只要是為這件大事盡一份心力,都共享「辦事人員」這個身分。這套系統看重的不是「地位」,而是「分工」與「責任」。上天之所以安排不同的角色,並非為了創造階級,而是為了給予每個人最適合自己的「道場」,去修煉那份無私的奉獻之心。這種不以階級、而以貢獻來定義價值的理念,在現代社會中,無疑是一股清流。

2. 你最關鍵的績效指標是看不見的:心的純淨度
如果你的工作有一場持續不斷的績效考核,而考核官是上天,那麼評核的標準會是什麼?讀書會的討論揭示,這場考核看的不是外在的功績或成就,而是我們內心最深處的品質:心的純淨度。
上天時時刻刻都在「考核」我們的心。要通過這場考核,唯一的標準就是秉持一顆「天心」。所謂天心,就是「大公無私」——沒有私心,只有一片公心。當我們帶著私心做事,便容易產生計較、衝突與分別,最終偏離正道。反之,若能時時保持一顆純淨無私的心,即使在最平凡的事務中,也能與上天共事。這個原則是如此根本,以至於在讀書會尾聲,一位參與者分享了另一篇來自濟公活佛的白話訓,也深刻地提醒著我們:
就算全部的人都說你不好,你也要做的對得起良心,對得起上天老母的事,這才是根本。
這個觀念徹底轉變了我們對「做事」的看法。重點不再是「我做了什麼」,而是「我是懷著什麼樣的心去做」。於是,生活中的每一次互動、每一項任務,都成了修煉自心、提升靈性的道場。

3. 每一個誓願都不是重擔,而是成長的階梯
「立願」這個詞,常讓人聯想到沉重的責任與束縛。但在修行者的世界觀中,「立願了願」不僅不是重擔,反而是引領我們向上提升的階梯。
身為「白陽修士」,立下誓願並去實現它,是一個核心的修行法門。這個過程並非空談,而是透過具體的行動來完成,例如開辦課程利益眾生(開班)、引導他人走向真理(度人、成全),或是給予他人心靈上的支持與安慰,使其遠離恐懼(無畏施)。
一位分享者提到一個絕佳的比喻:這個過程就像攀登一座通往上天的「天梯」。每當我們立下一個願,並努力去完成它,就等於在這座無形的天梯上,又往上踏了一階。從這個角度看,生命中的承諾與責任,不再是限制我們的枷鎖,而是驅動我們成長、讓我們生命層次不斷躍升的催化劑。

4. 當你真心懷疑時,答案會用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到來
修行之路有時是抽象的,但一位讀書會成員分享的親身經歷,卻為「道」的真實性提供了最震撼的見證。
故事發生在花蓮一個非常簡陋的「臨時佛堂」。這位成員回憶道,當時的佈置極為簡單,「只有三盞佛燈,和一個布幕這樣子」。看著眼前簡陋的一切,她心中不禁升起一絲懷疑:「在這麼簡陋的地方,老天真的會來嗎?」
就在儀式進行中,當司儀念到描述上天威嚴的詞句——「風部雷部」——的那個瞬間,外面原本「晴空萬里」的天空,突然響起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雷。這突如其來、無法解釋的現象,瞬間擊碎了她心中的所有疑慮。那一刻,她深刻體悟到「道真、理真、天命真」這句話的真實不虛。
這個故事提醒我們,當我們真心誠意地在尋求真理時,即使心中存有懷疑,宇宙有時也會用最直接、最意想不到的方式,給予我們最清晰的回應。

5. 終極目標是通過一場「自己寫答案」的開卷考試
一位成員引用了現代管理學大師的原則——「以終為始」(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),巧妙地將古老的修行智慧與現代思維連結起來。
這個管理學原則,在靈性實踐中找到了它最極致的體現。如果我們的「終點」是順利通過上天最終的考核,那我們該如何「開始」呢?答案出奇地簡單:我們在第一天就被給予了考題和正確答案。這是一場「開卷考試」,而唯一被要求的答案,就是修煉出一顆「大公無私的心」。
答案雖然簡單,考場卻是我們整個生命。生活中的每一個念頭、每一句言語、每一次行動,都是在書寫我們的答卷。這需要我們時時刻刻保持覺察,做到「戰戰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」,確保自己走的每一步,都朝著那個純淨、無私的終極目標邁進。
Conclusion: A Timeless Invitation

這些從讀書會中淬鍊出的智慧,並非遙不可及的教條,而是一份極其實用的內在轉化指南。它邀請我們將焦點從外在的世界轉向內心的修煉,從自私的「我」走向無私的「我們」。最後,請讓我們一起思考這個問題:
如果知道你做的每件事,被評核的不是結果,而是背後的起心動念,你今天會有什麼不一樣的選擇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認識「辦事人員」:一份給初學者的指南

前言:歡迎加入神聖的工作行列
歡迎來到道場!剛開始接觸的你,或許會時常聽到「辦事人員」這個名詞,心裡可能會覺得有些陌生甚至感到壓力。請別擔心,這份指南正是為你而寫的。
我們的目標很簡單:用最清晰、最溫暖的方式,幫助你理解成為一位「辦事人員」的深刻意義、這份天職的珍貴價值,以及如何用一顆喜悅的心,踏出服務的第一步。這不是一份工作手冊,而是一份心靈地圖,引導你愉快地融入這個神聖的大家庭。

1. 「辦事人員」是什麼意思?—— 一個身份,一份責任
首先,我們需要明白,「辦事人員」並不是一個有階級、有地位的職位名稱,它更像是一份來自上天的神聖職責(天職),代表著我們共同的責任與分工。
根據仙佛的慈悲訓示,我們可以將「辦事人員」這四個字拆解開來,幫助初學的我們更好地理解其內涵:
• 辦 (Bàn): 核心在於承辦上天(老天)普渡三曹的偉大聖事。這不是辦人間的小事,而是參與一場救渡眾生的神聖使命。
• 事 (Shì): 指的是道場中的一切神聖佛事。這些事務都需要有人用最真誠的心,去實踐自己求道時立下的愿立(盡心了願)。
• 人員 (Rényuán): 泛指所有在道場中,願意為上天的事務付出一份心力的人員。無論你是負責哪一項任務,只要你參與其中,就是這個團隊的一份子。
核心要點: 任何人,只要願意為道場的聖事貢獻心力,無論角色大小,都稱得上是上天的「辦事人員」。
理解了這個身份的定義後,你可能會好奇,我們具體在「辦」些什麼「事」呢?

2. 我們在「辦」什麼「事」?—— 參與神聖的使命
「辦事人員」所辦的「事」,並非世俗的營生俗務,而是神聖的「佛事」。這些都是我們累積功德、實踐愿力的具體方式。在道場中,你可以透過參與以下這些活動來服務:
• 開班、法會、研究班: 在各種班期與法會中,協助場地佈置、接待、文書或關懷班員等,護持一場神聖教育的圓滿。
• 度人、成全: 將大道的好處分享給有緣的親友(度人),並在他們進入道場後,給予關懷與陪伴,幫助他們在道理上成長(成全)。
• 講明真理大道: 學習並向他人闡述聖賢仙佛所傳承下來的生命真理,啟發人們的智慧,找到人生的方向。
• 無畏施: 給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與安慰,幫助他們遠離煩惱、恐懼與不安,使他們的心靈獲得平靜與力量。
核心要點: 以上種種佛事,都是我們「了願」的絕佳機會,也是我們參與「普渡三曹」這項偉大使命的實際行動。
明白了我們要做的事之後,更重要的是理解,為什麼這份看似平凡的服務,會被視為如此的「殊勝」與珍貴。

3. 這份天職,為何如此「殊勝」?—— 三個來自上天的祝福
承擔「辦事人員」的天職之所以被認為是無比「殊勝」(特殊而尊貴),是因為它為我們的修行帶來了來自上天的三重祝福:
1. 行功了願的最佳平台 我們從求道的那一刻起,就立下了愿立。然而在繁忙的社會中,我們很難找到實踐這些神聖誓願的機會。道場提供了一個清淨的環境與平台,讓我們能透過具體的服務,將愿立化為實際的功德。
2. 天恩師德的慈悲護佑 這份護佑並非空泛的祝福,而是具體且深刻的。仙佛曾開示,我們的師尊師母為了讓我們能有機會行功了願,甚至親自跪在我們的累世冤親債主面前,為我們祈求寬限。這份恩德,是我們在修行路上最堅實的依靠。
3. 超脫輪迴的神聖階梯 我們修道的最終目標,是返回我們靈性的故家鄉——無極理天,從而超脫六道輪迴之苦。辦事服務的過程,就是在為這條回家的路鋪設階梯。每一次的無私奉獻,都是在累積返回理天的資糧。
這份天職如此珍貴,其價值並非來自於我們外在的成就,而是源於內心。接下來,讓我們一同探討,上天真正在考核的,是我們的那顆心。

4. 應具備什麼心態?—— 上天考核的是我們的心
仙佛慈悲提醒:「上天在考核吾們之心。」這意味著,我們在辦事過程中的心態,才是最關鍵的修行。無論事情做得多麼完美,如果心態不正確,就失去了服務的真正意義。
以下是一份簡單的對照表,幫助我們時時檢視自己的內心:
辦事人員的心態對照表
正確心態 (Correct Mindset)
應避免的心態 (Mindset to Avoid)
- 大公無私 (Utterly Selfless): 以純粹無私、利益眾生的「公心」或「天心」來辦事。
- 自私自利 (Selfish): 抱持著私心,為求個人利益或目的而服務。
- 盡心了願 (Fulfilling Vows with All Your Heart): 時刻謹記自己的愿立,在每一項任務中都全力以赴。
- 分別計較 (Comparing and Being Calculative): 在心中劃分「你的事」、「我的事」,或抱怨付出與回報不公。
- 慈悲博愛 (Compassionate and Universal Love): 將所有眾生視為平等的未來佛,用博愛的心去關懷、引導與服務。
- 邀功爭先 (Seeking Credit and Recognition): 渴望自己的功勞被看見,處處想爭第一。
核心要點: 修行的最終目標,是將我們的心修煉成一顆「大公無私」的天心。這不僅是通過上天考核的關鍵,更是我們自身靈性成長的基石。
掌握了正確的心態,你就可以準備好,踏出充滿法喜的第一步了。

5. 結語:踏出喜悅服務的第一步
總結來說,「辦事人員」不僅是一個服務的身份,更是一條通往靈性成長的道路,一個讓我們透過無私奉獻來圓滿自己的珍貴機會。

親愛的新夥伴,請不要感到害怕或壓力。就從今天起,試著從一件小事開始參與吧!也許是幫忙排個桌椅,也許是為道親倒一杯茶。請記住,無論任務多小,只要你用一顆真誠、喜悅的心去做,上天都看在眼裡,而你所踏出的每一步,都將使你離道更近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辦事人員修辦核心要訣:來自仙佛的慈悲叮嚀

前言:認識「辦事人員」的殊勝天職
仙佛慈悲,為我們點明了「辦事人員」天職的根本定義:辦,則辦老天普渡三朝之大事。
從這句話中,我們可以理解此天職的兩個核心特點:

1. 這是一份神聖的責任,而非世俗的地位 辦事人員所辦理的,是上天的「佛事」。這份天職是上天賦予的「責任與分工」,與世俗中如「立法委員」般的地位截然不同,其核心在於承擔,而非權位。
2. 人人皆可成為辦事人員 無論您在道場中擔任的天職為何,例如壇主、講師,或是剛開始學習的道親,只要是「為上天辦事」,都稱爲辦事人員。這份神聖的使命是開放給每一位有心修辦者的。

明確了辦事人員的殊勝意義後,我們該如何具體實踐這份神聖的使命呢?仙佛給予了我們第一個關鍵指引。

1. 核心行動:盡心了願
成為一位合格的辦事人員,首要的行動準則便是「盡心了願」。這包含了立願與行願的完整過程:
• 立願與了願的循環 白陽修士的修辦歷程,是「一步一步的都在立願」。從求道時的十條大願,到法會、領受天職時所立下的各種宏願,我們不斷確立修辦方向。而立下願後,便要藉由實際的「辦事」來「了願」。
• 了願的具體途徑 仙佛指出了許多了願的實際方法,例如籌辦或護持開班、法會,積極度人、成全道親,為眾生講明真理大道,以及實踐無畏施。仙佛特別點出,道場提供了一個無比殊勝的平台。若沒有道場,行功了願的機會便相當有限,最多僅止於社區服務。唯有在道場中,我們才能真正參與「普渡三朝」的宏偉佛事,讓所行的功、所了的願,具備更深遠的靈性意義。
• 「盡心」的重要性 不論從事哪一項佛事,最重要的關鍵在於「事事有人、盡於心、了於願」。上天看重的是我們那份竭盡心力的誠意。如同仙佛鼓勵我們的:「有三分的誠心,仙佛助我們七分。」只要我們肯盡心,仙佛必會慈悲加持,助我們圓滿功德。
然而,僅有外在的行動是不夠的,上天看重的是我們行動背後的那顆心。

2. 根本心態:大公無私
仙佛明確指示:「上天在考核爾們之心」。因此,辦事人員必須時刻檢視自己的起心動念,培養「大公無私」的根本心態。這與個人的私心有著天壤之別:
心態
特徵與結果
天心 (公心)
特徵: 秉持純粹的「一片功心」,以無私、平等、博愛之心對待眾生,不存分別。<br>結果: 能與上天真正契合,達成「天人共辦」的殊勝境界,從而順利通過上天的實時考核。
私心
特徵: 存有為我、為私的念頭,在辦事中產生「分別心」,容易與同修之間產生摩擦與衝突。結果: 無法真正與上天相應,在修辦路上障礙重重,難以通過上天的考核。
當我們將「盡心了願」的行動與「大公無私」的心態相結合時,才能坦然面對修辦路上的最終檢驗。

3. 最終檢驗:通過考核
修辦的過程,本質上就是一場來自上天的「考核」。我們需要理解這場檢驗的三個關鍵面向:
1. 無時無刻的考驗 仙佛提醒我們,「辦事之中也是在修煉」。道場中「有人就有事」,每一次與同修的合作與磨合,都是上天用來「修煉我們每个人的火侯」的機會。因此,考核並非遙遠的事件,而是融入在每一次服務中的實時檢驗。
2. 通過考驗的標準 如何才能通過考驗?仙佛給出了明確的標準:唯有秉持「大公無私的心」來度化眾生,才可能「步步可、般般可、實時考驗通過」。
3. 通過考驗的意義 能夠通過上天的考核,才算沒有辜負「上天所託付」的神聖使命,也沒有辜負浩瀚的「天恩師德」。這是對我們修辦成果的最終認可。
理解了這三大要訣,讓我們將其內化為修辦路上的指南。
結語:時刻內省,不負天恩

總結來說,成為一位上天所認可的辦事人員,必須牢記三大核心要訣:以「盡心了願」為行動、以「大公無私」為心態,最終才能通過上天的重重考核。
願我們時常以此仙佛叮嚀來內省自照,將這份慈悲指引落實在每一次的奉獻中,才不辜負此生得逢大道的奇緣,圓滿「辦老天普渡三朝大事」的殊勝使命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辦事人員天職殊勝:核心要義與實踐洞見簡報

執行摘要
本簡報深度剖析了題為「辦事人員天職之殊勝」的聖訓內容,並整合了多位講者與道場成員的闡釋與心得。核心論點圍繞著在先天道場中,辦事人員所承擔的天職並非世俗的職位或地位,而是一份協助上天「普渡三曹」的重大責任與神聖使命。

此天職的實踐,其根本在於心態的修煉。聖訓強調,所有辦事人員必須秉持「純心無私」與「大公無私」的「天心」,以此為基礎來「盡心了願」。從求道、法會至擔任各項職務所立下的誓願,皆需透過在道場中開班、度人、成全、講道或無畏施等具體行動來實現。

所有服務與修辦的過程,均是上天對修辦者心性(「火侯」)的直接「考核」。人與事之間的磨合、內心的懷疑與挑戰,皆是試煉的一環。唯有以至誠、無私之心,方能通過層層考驗。此過程不僅是個人功德的累積,更是對「天恩師德」最直接的回報,確保不辜負上天所託付的這份殊勝因緣。

一、「辦事人員天職」的核心定義
聖訓開宗明義地闡釋了「辦事人員」此一天職的深刻內涵,將其從世俗的職位概念提升至神聖使命的層次。
A. 天職的本質:責任而非地位
「天職」是上天所賦予的職務,其本質是「責任」與「分工」,而非人間的地位象徵。在道場中,無論是點傳師、講師、壇主,還是各組運作的成員,每個人都在各自的崗位上「各其位而行」,共同完成神聖的使命。真正的價值在於「盡心」,而非職位高低。
B. 「辦事」的範疇:普渡三曹之大事
「辦」即是辦理老天「普渡三曹」之大事,是神聖的「佛事」,其目標是協助眾生超脫生死輪迴。此大事涵蓋道場中所有活動,從大型法會、班程的籌辦,到個人的度人、成全,每一環節皆是此神聖工程的一部分。
C. 道場的屬性:先天道場與回天之路
辦事人員所在的場域是「先天道場」,與後天的宮廟有所區別。其終極目標是協助眾生「一點直超」,超越我們所處的有形有象的「相天」與氣數所在的「氣天」,直接返回「無極理天」,即跳脫六道輪迴。

二、修辦者的核心心態與實踐
聖訓明確指出,要承擔此天職,心態的純淨與正確至關重要。上天所考核的,正是修辦者在行事中的那份「心」。
A. 大公無私:以天心辦天事
這是貫穿所有討論的核心要求。聖訓明示:「上述一切辦天事,必要純心無私。」修辦者必須放下私心、我執與分別心,以「天心博愛」、「大公無私的心」來度化眾生。在菩薩眼中,眾生皆是佛,因此應以平等、無差別的慈悲心去對待。若存有絲毫私心,便容易在共事中產生衝突,也無法通過上天的考核。
B. 盡心了願:從立願到行功
白陽修士的修辦歷程,是一個不斷「立愿了愿」的過程。
• 立愿為始:從求道時立下「十條大願」,到法會立「清口、捨身辦道」等願,乃至擔任講師、點傳師的誓願,皆是修行的動力與方向。
• 藉事了愿:道場提供了一個平台,讓修辦者能透過開班、辦法會、度人、成全、講道、無畏施等具體「佛事」來行功了愿。
• 愿力之用:願力能產生巨大力量,小則轉動個人的命運與累世業力,大則可轉動天災人禍。一位分享者提到,年輕時懵懂立下「捨身辦道」之願,數十年後才在開荒辦道的實踐中真正體悟其深意,印證了「人有善願,天必從之」。

三、上天的考核與修辦的試煉
修辦之路並非一帆風順,所有過程中的人、事、物,皆是上天用以琢磨修辦者的工具與試題。
A. 事在人為中的心性考驗
聖訓直指:「上天在考核耳們之心。」道場中「有人就有事」,與同修之間的合作、磨合,正是修煉個人「火候」、成就「內功」的機會。在應對各種情境時,能否保持無私、平和、圓融的心,是考核的關鍵。即使是行善事,若方式不當引發對方不悅,亦需自我反省懺悔,方能圓滿。
B. 「以終為始」的修辦智慧
一位講者引用管理學大師「以終為始」(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)的概念來闡述修辦。修辦的「終點」是通過上天的考核,其標準是「無私」、「天心博愛」、「大公度化眾生」。因此,在修辦的每一步,都應以此為準繩,時時檢視自己的起心動念,確保方向不偏離最終目標。
C. 道真理真之印證
一位道親分享了親身經歷:在花蓮一個臨時簡陋的佛堂辦道時,他心中曾懷疑在如此簡單的環境中,上天是否真會降臨。然而,就在點傳師念誦請壇經中「風部雷部」相關字句的當下,萬里無雲的晴空突然響起一聲巨雷。這個經歷讓他深刻體悟到「道真、理真、天命真」,並確信上天時刻在鑑察人心。

四、天恩師德的殊勝與感懷
所有修辦的機會與成就,皆源於上天的恩典與師尊、師母、老前人、前人的德澤。
• 師尊師母的慈悲:有講者提及法會殊勝圖的景象,師尊師母為眾弟子跪在冤親債主面前祈求,讓弟子能有時間在道場行功立德,償還業債。
• 不休息菩薩的宏愿:多位講者特別感恩不休息菩薩(前人老)創建了宏大的崇德道場,並以其大德行、大願力向老母祈求,讓崇德道場的後學們能有更多、更快的機會立愿、了愿、承擔天職。相較於其他道場組線可能需要數十年的修辦才有機會擔任壇主,崇德道場的修士在研究班畢業後短時間內便可擔當重任,此為極其殊勝的因緣。
• 結論:不負天恩所託:唯有秉持公心、盡心了愿,通過上天的重重考核,才不辜負上天的託付,不辜負天恩師德。

五、補充資料:辦事人員職責與行為準則(濟公活佛白話訓摘要)
一位講者分享了濟公活佛的白話訓,為辦事人員的行為提供了更具體的指導原則:
重點項目
核心準則
應有的認知
默默為上天做事,不求人知。立愿是為自己,而非為他人。即使他人皆用人心,自己也要堅持以天心做事。在最不起眼處,最能顯現德性。
慈悲與捨得
辦道要果斷,把握時機,不等待萬事俱備。應效法他人,即使自身條件不足,也勇於捨得付出。心態應是主動關懷他人,而非等待他人關懷。
教學相長
對新來者要用心引導,莊嚴道場。即使不是自己負責的事務,也應主動關心,從他人的成敗中學習經驗,共同承擔,避免推諉。
謹言慎行
出門辦理聖事,上天皆會護佑。作為修道人,儀容穿著要得體大方,品格要高尚。切勿談論怪力亂神或展現神通感應,以免考倒道親,擾亂人心。
分工合作
道場事務需分工,但內心不應分階級。無論在哪個崗位,都要盡心盡力。領導者要知人善任,有包容心與度量,多給予他人學習與成長的機會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《辦事人員天職之殊勝》學習指南

本指南旨在深化對《辦事人員天職之殊勝》聖訓及其相關闡述的理解。內容涵蓋測驗題、申論題及關鍵詞彙解釋,所有資訊均嚴格依據提供的源文脈絡編寫,以期達到全面而精確的學習效果。

測驗題
請根據源文內容,以2-3句完整句子簡要回答以下問題。
1. 根據文本,在「先天道場」中,「辦事人員」的定義是什麼?
2. 辦事人員所辦理的「大事」具體是指什麼?
3. 何謂「天職」?它是一種地位的象徵,還是責任的分工?
4. 文本如何闡述「立願」與「了願」之間的關係?辦事人員如何透過辦事來「了願」?
5. 請列舉三項辦事人員為了願而從事的具體事務。
6. 辦事人員在辦理上天事務時,被要求必須秉持何種「心」?為什麼這種心態至關重要?
7. 上天如何「考核」辦事人員?通過考核的關鍵是什麼?
8. 「天恩師德」在文本中反复被提及,它具體指什麼?為什麼修辦人員應時常感念?
9. 在「先天道場」修行的最終目標是什麼?與「後天」有何區別?
10. 有位分享者提到,在簡陋的臨時佛堂辦道時,經歷了「風佈雷佈」的顯化。這個經歷印證了聖訓中的哪個核心觀點?

測驗題解答
1. 「辦事人員」是指為上天辦事的所有人,不論其天職為何,如壇主、講師、點傳師等。其核心在於「辦」老天普渡三曹的大事,「事」是事事有人盡心去做,「人員」則是在道場中各盡其職的修辦者。
2. 辦事人員所辦理的「大事」是「普渡三曹」,這是上天的大事因緣,是神聖的「佛事」。這與在凡俗社會中所辦理的一般「凡事」有著本質上的區別。
3. 「天職」是上天所賦予的職務,它不是指世俗的地位,而是指責任與分工。在道場中,每個人各司其位,扮演最適合自己的角色,盡心盡力,這才是最好的天職。
4. 「立願」與「了願」是白陽修士修辦過程的核心。從求道立下十條大願開始,修辦者不斷立下新的誓願,並藉由在道場中辦理佛事、行功了願,這是一個持續「立願」再「了願」的精進過程。
5. 辦事人員從事的具體事務包括:開辦各種班程(如法會、研究班)、渡人、成全道親、講明真理古道,以及施行「無畏施」,幫助眾生遠離煩惱與恐懼。
6. 辦事人員必須秉持「純心無私」、「天心博愛」與「大公無私」的心。因為唯有如此,才能與天心相契合,做到天人共辦,並在與同修合作時減少衝突,順利度化眾生。
7. 上天是透過辦事人員在道場中辦理佛事的過程來考核其「心」。通過考核的關鍵在於是否能秉持大公無私的心來度化眾生,如此才能在各種考驗中步步通關。
8. 「天恩師德」指的是上天降道的恩典以及師尊師母的德澤庇佑。修辦人員應感念師尊師母為眾生祈求,以及不休息菩薩等前人創建大道場,提供了能安心修辦、行功了願的寶貴機會。
9. 在「先天道場」修行的最終目標是「一點直超」,從有形有象的「象天」超越「氣天」,直接回歸無形的「無極理天」(先天),也就是跳脫六道輪迴。這與停留在氣象兩界的後天宮廟修行有著根本上的不同。
10. 此經歷印證了「上天在考核爾們之心」以及道真、理真、天命真的觀點。當分享者心中對簡陋佛堂是否有仙佛降臨產生懷疑時,上天立即以雷聲顯化,證明了只要誠心辦道,不論外在條件如何,天人是共辦的,上天時刻鑑察人心。

申論題
請根據文本內容,深入思考並闡述以下問題(無需提供答案)。
1. 深入探討文本中所闡釋的「天職」概念。它如何與世俗的職位和地位作出區分?這種區別對於一位修辦者在道場服務的心態與行為,帶來了哪些重要的啟示與影響?
2. 「大公無私」與「純心無私」是文本中反覆強調的核心心態。請分析為何此一心態被視為通過上天考核、圓滿「普渡三曹」使命的根本前提?請結合文本中的具體事例進行論述。
3. 詳細說明「立願了願」在白陽修士的修辦歷程中所扮演的角色。此過程如何為修辦者提供具體的修行路徑與建立功德的機會?分享者個人的「捨身辦道」經歷如何體現了願力的深遠意義?
4. 綜合所有分享者的觀點,描繪出一個「先天道場」的特質。其最終目標——回歸「無極理天」——如何塑造了道場內部的組織架構(如十組運作)、活動內容(如開班、渡人)以及對成員心性的要求?
5. 分析「天恩師德」在修辦者修行道路上的重要性。對於師尊、師母以及如「不休息菩薩」等前人的感恩之心,如何轉化為辦事人員持續精進、無私奉獻的內在動力?

關鍵詞彙解釋

辦事人員
廣義上指所有為上天辦理「普渡三曹」大事的修辦者,不限於特定天職。其核心在於以了願之心,盡心盡力地投入道場的各項佛事。

天職
由上天所賦予的職務,強調的是責任與分工,而非世俗的地位。例如點傳師、講師、壇主等,每個人各司其位,共同完成上天的大事。

先天道場
指以回歸「無極理天」為目標的修行場所。其佛堂被稱為「先天佛堂」,與一般後天的宮廟不同,旨在幫助修士超越氣界與象界,跳脫六道輪迴。

後天
指相對於「先天」的境界,包含有形有象的「象天」(我們所處的世界)與「氣天」(氣天神所居之處)。後天的宮廟修行無法直接超越輪迴。

普渡三曹
指上天在此末後時期所降下的大道,旨在廣泛救渡天地人三曹(天曹:氣天大仙;地曹:幽冥鬼魂;人曹:芸芸眾生)的眾生,是辦事人員的終極任務。

立愿了愿
白陽修士修行的核心實踐。修士在求道、開法會等不同階段會立下誓願(如十條大願),然後透過在道場中服務、渡人、辦道等方式來實踐與完成自己的誓願。

無極理天
修行的最終歸宿,是超越氣天與象天的「先天」境界,是靈性的永恆家鄉。回到無極理天意味著徹底解脫,不再受輪迴之苦。

白陽修士
指在白陽期(現今時期)應運、求得先天大道的修行者。其修行特色是入世修行,並以「立願了願」為主要的行功方式。

天恩師德
指上天降道的浩大恩澤,以及師尊(張天然聖人)、師母(孫慧明菩薩)為普渡眾生所付出的德澤與庇佑。也泛指前人輩(如不休息菩薩)開創道場的恩德。

大公無私
辦事人員應具備的至高心境,意指完全沒有私心,一切以眾生福祉與上天事功為念。這是通過上天考核、與天心契合的關鍵。

天心
指上天的心,其特質是博愛、無私、平等。辦事人員應以天心為己心,去除個人的分別心與私慾,方能真正做到「天人共辦」。

無畏施
菩薩行的一種,指給予眾生心靈上的安定,幫助他們遠離煩惱、恐懼與畏懼。這是辦事人員在成全眾生時的一項重要職責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參考講稿:

「辦事人員」天職之殊勝:以天心辦天事

1.0 開場白:重新認識我們的神聖使命
各位前賢,大家晚安。
在開始今天的主題之前,後學想邀請大家一同靜心反思:當我們稱呼自己或他人為「辦事人員」時,我們心中浮現的是什麼?是一個在佛堂忙碌的身影?一份道場中的職務?還是一種單純的付出與奉獻?
今天,我們將一同深入探討,這個我們耳熟能詳的稱謂,其背後蘊含的,是何等深邃而神聖的使命。因為「辦事人員」從來不僅是一個身份,更是一份承接上天恩典、參與三曹普渡的殊勝天職。這份天職,是我們修辦道途中,將理想化為行動,將願力化為功德的基石。
我們敬愛的活佛師尊在聖訓中慈悲開示:
於先天道場所云辦事人員,此天職乃辦則辦老天普渡三曹之大事是。
這句話為「辦事人員」的角色,下了一個何其崇高與宏大的定義。我們所辦的,不是人間的小事、凡事,而是關乎三曹眾生靈性解脫的「大事」,是上天託付的「佛事」。
接下來,就讓我們一同來探索,這份天職的宏觀視野、修行契機,以及上天真正考核我們的核心所在。

2.0 「辦」什麼事?—— 參與三曹普渡的宏觀視野
要鞏固我們的道心,提升修辦的格局,關鍵的第一步,便是清晰地認識我們究竟在「辦」什麼事。
師尊的聖訓一語道破,我們所辦的,是「普渡三曹之大事」。這意味著,我們的每一份努力,都是直接參與協助師尊師母,完成末後收圓的偉大聖業。這不是任何人間的事業可以比擬的,我們是在辦理神聖的「佛事」,是天人共辦的使命。
或許有人會覺得,自己的崗位很平凡,似乎微不足道。但請讓我們用一個比喻來理解:整個三曹普渡的宏偉工程,就像一部無比精密的法船,而我們每一位辦事人員,不論天職大小,都是其中一顆不可或缺的「小螺絲釘」。每一份看似平凡的付出,都在這神聖的工程中綻放著不凡的光芒。
• 接待人員的微笑,是接引佛子的第一道慈光。
• 服務人員的汗水,是灌溉菩提道場的甘露。
• 講道人員的法語,是啟迪眾生自性的心燈。
• 成全人員的關懷,是穩固道親信心的橋樑。
在道場中,「事事有人做,人人有事做」。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有人盡心,每一個崗位都直接與收圓聖業緊密相連。我們所做的每一分努力,都在為這艘巨大的法船增添前行的動力。
因此,請務必珍視自己的每一個付出。我們所辦之事,其價值不在於外在的掌聲,而在於它與上天宏願的深刻連結。這份神聖的使命,同時也是我們個人修行最寶貴的機會。

3.0 「為何」而辦?—— 立願了願的修行契機
了解了「辦什麼」之後,我們更要深入內心,探問自己「為何而辦」。辦事,從來不僅是向外的付出,它更是一場深刻的、向內的修行,是將個人願力與上天宏願結合的殊勝法門。
我們白陽修士的修辦歷程,本身就是一個不斷「立願」與「了願」的過程。
• 從最初求道時,我們在佛前立下「十條大願」。
• 參加法會時,我們立下「財法雙施、清口茹素」等宏願。
• 領受天職時,我們更立下了身為講師、壇主、辦事人員的莊嚴誓願。
「願」是我們與上天之間的契約,是我們修行的動力與方向。然而,空有願力而無行動,願終究是空願。道場,正是提供給我們將誓言付諸實踐、行功了願最寶貴的平台。
試想,若非有道場,我們該如何去了願?在道場之外行善,例如投入社區服務、幫助鄰里,固然是值得讚賞的善行,但那多是解決世間的苦難。而在道場內辦佛事,我們是直接參與「普渡三曹」的聖業,目標是眾生靈性的終極解脫。這份功德與意義的深遠,遠非一般俗世善行所能比擬。
更重要的是,辦事是一個「內功」與「外功」相輔相成的修煉場。在與同修合作、共同籌辦聖事的過程中,難免會有意見不同、人事摩擦。這正是上天藉事煉心,考驗我們火候、涵養與德性的最佳時機。當我們學習包容、溝通、圓融,我們的內在修為就在提升;當我們齊心協力圓滿佛事,我們的外功就在累積。
既然辦事如此重要,是了願的機會,也是修煉的過程,那麼,在這一切的付出中,上天最看重我們的,究竟是什麼呢?

4.0 「如何」來辦?—— 通過上天考核的核心心態
在所有辦事的過程中,無論我們做得多麼辛苦、多麼有成果,「心」始終是根本,是上天唯一且最終的考核標準。讓我們靜心反思,在佛堂服務的每個當下,我們那一念之間,是為眾生,還是為了一絲自我的期許?上天的考核,不在他處,就在我們的心念起落之間。
第一層認知:上天在考核我們的心
「當明人員之意,上天在考核爾們之心。」
這句話如暮鼓晨鐘,警醒著我們:我們的一思一念、一言一行,無時無刻不在仙佛的鑑察之中。這是一場持續不斷的內心修煉。我們是否在無人看見時依然保持虔誠?我們是否在面對人事考驗時依然心存感恩?這份對「心」的覺察,是辦事人員最基本的認知。
第二層掌握:「純心無私」的通關密碼
「上述一切辦天事,必要純心無私。」
上天考核我們的「心」,考核的正是這顆心是否「純淨」、是否「無私」。
• 私心:若帶著私心辦事,便容易產生比較、計較、分別之心。我們會計較誰做得多、誰做得少;誰被看重、誰被冷落。這樣的私心,不僅無法凝聚力量,更容易引發衝突,障礙聖事的圓滿。
• 公心:反之,若能秉持一顆大公無私的心,將集體榮譽置於個人得失之上,自然能與同修和諧共事,凝聚成一股強大的道氣,共同成就佛事。
「純心無私」,是我們能否通過上天考驗的通關密碼。
第三層提升:「以天心為心」的最高境界
「以天心博愛,以大公度化眾生。」
辦事心態的最高境界,是將我們的心,提升到與「天心」合一。何謂「天心」?天心就是博愛、大公、無分別的心。
效法菩薩精神,在我們的眼中,一切眾生都是未來的佛,沒有高低貴賤之分。我們以無私的愛、平等的心去關懷每一位眾生,去度化每一個有緣人。當我們能真正「以天心為心」時,我們所辦的,才稱得上是真正的「天事」。
唯有時時擦拭我們的心鏡,秉持這份純淨無私的「天心」,我們才能真正通過上天的重重考驗,不辜負這份天恩師德。

5.0 來自道場的真實見證:信心的印證與願力的成長
道理的闡述,需要生命的見證來印證。前輩們的親身經歷,是我們學習最寶貴的資產,能將抽象的道理,化為具體可感的生命故事,從而堅定我們的信心與願力。
案例一:信心的考驗與印證
一位前賢分享,早年在花蓮開荒辦道,當時的臨時佛堂環境非常簡陋,只有三盞佛燈和一塊布幕。在點道儀式進行時,他心中不禁升起一絲懷疑:「這樣簡陋的佈置,上天真的會降臨嗎?」
就在他心生疑念的那個瞬間,也正是點傳師口中念到「風不颳、雷不打、雨不降…」的關鍵時刻,外面本是晴空萬里,卻應時響起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雷!
這個當下的印證,何其震撼!它不僅彰顯了「道真、理真、天命真」,更強而有力地印證了第四章的核心——「上天在考核我們的心」。那一聲巨雷,是上天對一念懷疑的直接回應,讓我們真切體悟到,我們的心念是完全通透於仙佛的,這場考核,是真實不虛、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。
案例二:願力的萌芽與實踐
另一位前賢回憶道,他在二十歲開法會時,懵懵懂懂地立下了「捨身辦道」的大願。當時,引導他的辦事人員解釋說:「比如你跟朋友約好去看電影,但佛堂有事,你選擇來佛堂,這就是捨身辦道了。」他心想,這我做得到,便毅然立下此願。
然而,在道場經歷了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,直到十幾年前他真正踏出開荒辦道的步伐時,才猛然領悟到,當年那個看似輕易的誓言,背後蘊含的深遠意義。
這個溫暖的故事,深刻詮釋了「人有善願,天必從之」,更為第三章的「立願了願」做了最美的見證。一個在懵懂中立下的願,竟成為了數十年修辦路上的指引。它告訴我們,「了願」並非一次性的交易,而是一場透過持續「辦事」來實現的、漫長的生命成長之旅。願力,就是在這長時間的堅持與奉獻中,不斷引領我們走向更深遠的使命。

6.0 結語:不負天恩師德,共辦收圓聖業
總結今天的心得,我們應深刻體會到,「辦事人員」這份天職的殊勝,在於它賦予了我們神聖的使命(普渡三曹)、寶貴的機會(行功了願),並指引了我們明確的心法(大公無私)。
我們能有今日的機緣在此修辦,全是仰賴浩瀚的天恩師德。我們是否曾想過,師尊師母為了我們這些罪業深重的眾生,不惜在冤親債主前下跪懇求,為我們擔待;我們是否感恩,老前人、前人輩們,以他們的血淚與犧牲,為我們開創了這片可以遮風避雨的道場?
這份恩德,重如山嶽,深似海洋。

因此,後學想誠摯地邀請各位前賢,讓我們不僅是「辦事」的人員,更是以「天心」辦事的修行者。讓我們將每一次的服務,都化為一場擦亮自性心燈的修煉,將每一次的合作,都視為一場圓融內在德性的成長。

讓我們以一顆純淨無私的初心,以具體的行動,來報答天恩師德,才不辜負上天的託付與師尊師母的厚愛,共同辦好這場末後收圓的偉大聖業!
謝謝大家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